天能蓄电池制造业应用案例:创新引领绿色循环经济
天能蓄电池,作为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,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,不断推动制造业的绿色转型。以下是天能蓄电池在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,展示了其在产品创新、回收利用及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卓越成就。
一、创新的产品应用:多元场景下的储能解决方案
天能蓄电池新推出的储能用铅酸蓄电池,以其高效稳定的性能,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。例如,在小型UPS电源、电动玩具、电动工具及消费类产品配套电源等方面,天能产品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。此外,天能还为太阳能/风能指示灯、信号灯、应急灯等绿色能源设备提供定制化的能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,有效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与应用。
在电动汽车领域,天能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特性,广泛应用于电动两轮车市场。据统计,2022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的销量为6070万辆,社会保有量达3.5亿辆,平均每4个人就拥有1辆电动两轮车。天能电池不仅为这些车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,更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。
二、回收利用:打造废铅蓄电池循环经济新模式
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是天能集团另一项重要业务。针对废铅蓄电池回收难、监管难的问题,天能开发了全国首个废铅蓄电池回收综合服务平台——“铅蛋”。这一数字化平台通过整合回收、运输和处置环节,形成了一体化物流闭环,有效解决了传统回收模式中信息不对称、价格不透明等问题。
“铅蛋”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等便捷工具,使得电动车门店、回收公司与运输员之间的交易更加高效透明。门店老板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回收行情、发起投售标的,运输员则可以在线接单、支付定金,极大地提高了回收效率。截至2023年11月,平台已安全回收并处置非标电动自行车39.2万辆,为社会环保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三、数字化转型:构建全链条智能监管体系
天能集团通过数字化转型,实现了废铅蓄电池从投售、收购、运输到处置的全过程可追溯管理。平台内置的电子台账体系,为每笔订单配置了详细的浙品码、型号、重量等信息,方便溯源的同时,也为各方的责任风险认定提供了依据。这一智能监管体系的建立,有效遏制了非法拆解和小作坊的生存空间,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。
此外,天能还通过“铅蛋”平台与政府合作,积极参与社会环保事业。平台已与“浙里无废”“浙江e行在线”等省级政府重大应用对接,借助庞大的数字化回收网络及处置利用能力,为全省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四、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:实现资源“吃干榨净”
天能集团在长兴、沭阳、太和和濮阳等地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园,每年可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超过95万吨。这些园区通过先进的拆解、熔炼技术,实现了对废铅蓄电池的零排放处理,回收利用率高达99%。园区内,回收产出的物料直接运用于新电池的生产制造,形成了一个闭环式的绿色产业链,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原料成本,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。
五、未来展望:拓宽锂电回收新赛道
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锂电池市场迅速增长。天能集团积极布局锂电回收领域,计划于2024年1月在“铅蛋”平台上线锂电回收模块,进一步拓展其回收利用业务范围。通过数字化回收模式的迭代延伸,天能致力于实现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为电池行业的资源配置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数据支撑。
天能蓄电池通过产品创新、回收利用和数字化转型,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更为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。未来,天能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、绿色发展的理念,为构建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